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聆听两会声音洞悉中医药发展
2020年05月29日

165aade40eef3999c7423a2fbda5b7a5.jpg

此刻,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进入常态化。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两会涉及到中医药行业的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各界代表、委员也纷纷针对中医药改革,中医药发展等提出了相关意见。



杜延安:

保障中药应急 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市长杜延安建议建立国家中药应急物资保障体制,并推动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全面走向国际。
从“一个体制、三大体系”上入手,尽快建立国家中药应急物资保障体制。 
“一个体制,就是建立中药应急物资保障体制;三大体系,就是储备体系、管理体系、调配体系。”
杜延安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也为中医药发展壮大、走向世界创造了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国际认同感更高;第二个机遇是产业发展更广阔;第三个机遇是交流合作更便利。”
杜延安建议要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推进机制,完善政策支撑,充分发挥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作用,以文化为媒、医药为体、贸易为径,推动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全面走向国际。


张复明:

中医药教育可借鉴少年班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就如何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夯实人才基础提出建议

1.给予中医药院校教育特殊招生政策。

借鉴高校少年班办学模式,优先选择一批具有中医药家传背景、有天赋、有兴趣的孩子入学,从小开始系统性培养。

参照艺术类招生方式,采取文化课+专业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专业基础)综合计分办法招生,实行文化课+素质面试的方式招录。

2.支持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

允许中医院校自行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适应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教材。

实行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模式改革,真正培养能够传承中医药的名医大师。在教学改革项目及教学成果申报中设立中医药专项。

3.支持中医药院校医教融合。

借鉴协和医学院办学模式,突出临床教学,构建中医药院校与中医院、中医药研究院高度融合的紧密联合体。

采取灵活的聘用制度,有重点、有计划地聘请一批国内高校著名专家教授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民间大师、专家学者入驻,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与临床教学的问题。



孔维克:

加快社区中医健康促进机构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说,突发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下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重大威胁和挑战。

中医药在防治这些疾病方面优势显著,尤其在社区,应发挥中医药优势,做好中医药宣传,传播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让中医药在维护国民健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他建议组织编写《新时代中医药国民健康促进指导意见》,鼓励各级政府征集编写中医药防疫手册、效验良方;

加大对基层中医人才的培养,在社区成立以健康促进、疫情防控、慢病调治、康复疗养为主的中医药国民健康促进中心;

鼓励学校、旅游景区、研学机构开展建立在药食同源基础上的食疗、食育等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并推动相关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庞国明:

加大对中医药法的执法检查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庞国明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1.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医药法执法检查。

建议全国人大牵头组织开展中医药法执法检查。

通过系列的宣传、调研、检查等活动,进一步掌握中医药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为我国修订中医药法及制定具体配套实施办法提供参考。

2.强化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各级政府制定的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意见和应急预案里要有中医药防治的明确要求和内容,成立的领导组织、专家组织必须有中医药专家成员,组织培训、演练时要有中医药内容。

3.多层次、全方位普及中医药知识。

提高西医人员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运用中医药的能力。

开展中医药知识进课堂活动。

开展中医药知识进机关、进厂矿、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将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纳入健康行动、卫生城市、健康城市考核指标,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建设健康机关、健康乡镇中的作用。



阮诗玮:

五个方向发力,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要落实这一要求,须从提升中医药临床和科研能力、改革完善中医药法律法规、培养中医药人才、体现中医药服务价值、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力量五个方向发力。”

在全国各地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水平规模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时也是传染病医院,能够在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实现定点收治,让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新发突发传染病治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临床诊疗与研究的紧密结合。

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全面修订《中国药典》和《药品管理法》,改变目前这两部法规所反映出来的西医西药的思维方式。

建议出台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门规划,有计划地培养从研究到临床的各层次中医药人才。同时,加快完善中医人才培养配套措施。

科学合理地制订中医药的服务价格,体现中医药的价值。同时,要把更多的中医药治疗项目放入医保报销目录里,在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同时,也让老百姓能得到经济实惠的治疗。

基层是中医药服务的薄弱环节,阮诗玮呼吁,建立国家财政专项经费,每年定向培养中医药专业大学生,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室)提供中医药专业从业人员。



何志敏:

建立中医药商标海外抢注预警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建议,加大中医药商标保护,建立商标海外抢注预警制度,支持中医药知名品牌做大做强。

何志敏建议,相关部门应深入研究中医药产业发展对知识产权制度的需求,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1.加强部门联动,创新中医药专利保护制度规则,建立知识产权特别审查和保护名录,并结合中医药领域的特点及特殊保护需求,制定中医药专利审查规则;

2.加大中医药商标保护,建立商标海外抢注预警制度,支持中医药知名品牌做大做强;

3.加强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保护,规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净化道地药材市场环境;四是建立基于传统知识和商业秘密保护的中医药品种登记制度,并与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有机衔接,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张洪春:

建立健全中医药早期参与重大疫情防控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保健部主任张洪春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救治参与率达到了90%,且成效明显。比如,在改善病状、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轻症向重症的发展,以及减少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等方面,中医药都显示出良好疗效。这说明中医药抗疫具有独特优势。

然发挥了特色优势,但中医药早期参与疫情防控仍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措施保障,这是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待补的短板。

张洪春强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不管是面对以后需要继续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是未来其他可能出现的传染病疫情,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就要从制度机制上,把中医药融入到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当中,融入到整个重大疾病救治体系当中,确保中医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全程参与。

除了从法律和体制机制上保障中医药能够早期参与传染病防控,张洪春还认为,应在国家及各省(市)级区域内各建设一所中医药防治疫病临床与研究基地,该基地坚持中医为主或中西医并重,让中医常规参与全程管理。



张妹芝:

坚持中医思维,把疗效作为根本衡量标准

“数据显示,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病例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彰显了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河北省委主委张妹芝建议,多措并举释放中医药发展活力,加快中医药振兴步伐。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妹芝委员认为,对中医药而言,目前最紧迫的是要坚持中医思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把疗效作为根本衡量标准,加紧制定“我主人随”的发展战略,把中医药的评价标准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张妹芝提出,师承和自学的教育模式应与院校教育并重。加快推进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改革,让师承教育和自学成才的中医爱好者能够脱颖而出,不拘一格培养爱中医、懂中医的铁杆中医,重塑中华医魂。

中医药科研应走出实验室,建议相关部委多安排临床研究,特别是让中医及时参与急性传染病防治工作。

同时紧密结合临床,做好中药药效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改变简单用西药标准衡量中药药效的状况。

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并加强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对疗效明显、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应作为辅助医疗手段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❶ 官方网址:

http://www.zyysmrzwh.org/

❷ 联系电话:

15378752414(办公室)


微信图片_202005281618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