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芒种养生:健脾祛湿,修养身心
2020年06月05日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预示着盛夏来临。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嫁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到了收获的时候,而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到了播种的节令。
《农历书》中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农谚云“芒种忙、忙着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又闷又热。尤其南方地区,高温雨水天气频繁,空气湿度大。湿热之气到处弥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湿邪重浊,会使人感到食欲不佳、精神困倦。
所以, 芒种时节养生要注意防“湿”, 尤其是南方地区。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起居养生

勤洗衣衫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
但要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睡午觉


芒种的到来,是炎炎夏日的开始,阳气逐渐浮盛,但阴气也开始出现。
《黄帝内经》讲: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中医认为,睡眠和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通过睡眠,也有助于调节人体阴阳。
因此,古人讲究“子午觉”。子时23点~1点,阴气最盛,阳气衰弱,此时睡觉,最能养阴;午时11点~13点,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午时睡觉,有利于养阳。




颐养情志


在情志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适当运动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损阳气。



饮食养生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上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可以多吃一些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 健脾利湿蚕豆、赤豆等;

  • 清热利湿茼蒿、茭白、竹笋、荸荠等;

  • 利水祛湿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

  • 清热祛暑西瓜、荷叶、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等。





经络养生

温胃三法


芒种是驱寒的好时机,“温胃三法”治胃病,常练可止胃痛、驱胃寒、养胃气。

①点中脘


中脘穴在身体正中,肚脐向上4寸处,专治胃寒、胃痛、呕吐、泄泻。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点按1分钟,中脘穴处会有热热的感觉。经常点按,可以治胃痛,缓解紧张、焦虑。



②开四门


四门穴肝经的最后两个穴位——章门和期门,左右各两个,都在乳下肋部,用双手掌跟推揉两肋至发热,就可以打通肝胆经。
心窝是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位置。双手交叠,用掌跟在这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既保养了胃气,又能减轻压力,使心中畅快。



缓解失眠的方法

芒种时节暑热偏盛,加之夏日蚊虫等骚扰,易引起心烦、入睡困难等情况。可按揉以下经络穴位缓解失眠。

①按摩心包经,强心


心包经位于双侧上臂内侧中线,由上向下按压,感觉疼痛的地方重点按压,每日2~3次,每次2~3分钟。


②按揉涌泉穴,降心火 


涌泉穴位于脚底肾经上,可引心火下行,促进睡眠。


睡前可以先将两手对搓,直至掌心发热。先以右手心(劳宫穴)对准左脚心的涌泉穴,顺时针揉60次,再逆时针揉60次,速度保持在每分钟60次左右即可。按摩后换左手揉右脚,方法同前。


③按揉极泉穴,缓解心悸


夏天是心阳最旺的时候,加上高温出汗量多,“汗为心之液”,心气受到扰动后就出现身体不适,心悸是这段时间工作人群易发的一种情况。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属心经。对于各种情况的心悸均有缓解。


按摩时,用一只手的中指指尖按压另一侧腋窝正中的陷凹处,有特别酸痛的感觉;再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侧的穴位;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揉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