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小暑节气灸:健脾除湿,养心安神‌
2025年07月05日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时节,暑热逼人,湿气弥漫。你是不是也常觉得午后心头像揣了团火,烦躁不安?身体沉甸甸的像裹着湿被单?看着满桌饭菜却毫无胃口?

 

这正是暑热湿邪作祟。小暑时节,我们出汗多,消耗大,容易心烦气躁、疲倦无力。中医讲“夏季养心”,此时养生关键就在于顾护心阳,平心静气,让心脏功能强健,顺应“春夏养阳”的规律。

 

‌抓住艾灸黄金期‌



艾灸一年四季皆宜,但从小暑到白露这60天,效果尤为显著。为什么呢?因为盛夏时节,人体阳气浮在体表,经络气血运行活跃。此时艾灸,事半功倍!

它能帮你:

引心火下行‌,消散烦躁不安,养心安神;

‌驱散骨缝里的湿气‌,赶走身体沉重;

‌补足阳气‌,为秋冬健康打下根基。

 

小暑气候特点是“外热里寒”,雨水多,湿气重。这正是艾灸发挥清心除烦、健脾除湿、固本培元作用的好时候。

 

微信图片_20250704162914.png

祛湿养心是关键

小暑应避暑湿,谨防暑湿至水肿。湿性黏浊,如油入面!体内湿气重了,吃再多的药,打再多的针也是不嫌够的!而这时候如果你艾灸,就会发现祛湿很轻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艾灸后皮肤表面出现水汽、水泡,正是快速祛除我们体内湿气的表现!长夏时节最主要的就是健脾除湿,无论多热,让身边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子,饮食忌暴饮暴食,喝凉啤酒吃过多冰淇淋,否则必会伤及脾胃,时间长形成痰湿,导致身体困重,爱长痘等。

 

夏季为心所主,小暑节气要注意呵护心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小暑节气施灸,可以降火气,清心除烦,补阳气,固本培元,益人真阴。适合疏通心经、胃经。

‌小暑艾灸,重点穴位看这里

少府穴‌:握拳时小指指尖抵住的掌心凹陷处。专调心火旺引起的失眠、多梦。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缘与肚脐连线的中点。灸之利湿、去寒,去痘,解忧。和胃健脾、补中益气。

关元穴:腹中线脐下三寸。强身大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气海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补肾固精,温阳益气。

 

合谷穴‌:手背虎口肌肉最高点。能改善暑湿带来的头痛、胃口差。

命门穴‌:后腰正中,正对肚脐的脊柱凹陷处。缓解腰膝酸软、久坐疲劳。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命门.jpg



‌养生搭配,效果加倍‌

‌饮食养心脾‌:小暑重养心,红色食物如红豆最合适。晨起一碗温热的‌红豆莲子羹‌,既补心血,又利水消肿。切记:饮食适量,‌忌贪凉‌!冰镇西瓜、冷饮虽解一时之渴,却最伤脾胃生湿气。脾胃伤了,湿气更难除。

 

‌呵护脾胃是根本‌:天热胃口差很正常,千万别“不饥强食”、“不渴强饮”。晚餐尤其要控制,宵夜冷饮是大忌。养好脾胃的核心就是:‌七分饱,远寒凉‌。

 

‌起居有讲究‌:起床或久坐后起身,别急着猛起猛坐。先活动下手脚,半分钟就好,再缓慢起身,防止血压骤降头晕。记住“‌慢起三分钟‌”。

 

‌勤梳头通阳气‌:每天早晚,‌五指当梳‌,从发际线一直梳到后颈,各梳36次。头为“诸阳之首”,这样按摩能疏通经络、安神助眠,做完浑身舒坦。


五级寒湿.png


‌艾灸后特别提醒:‌

灸完至少2小时内别碰冷水。

空调温度别开太低,建议不低于26℃。

西瓜可解暑,但千万别吃冰镇的。

 

小暑时节,用好艾草的温热之力,帮身体健脾除湿、养心安神,把烦人的湿热统统赶跑,舒舒服服度盛夏!觉得有用,不妨分享给身边总喊“累”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