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十日灸,百日功!抓住中伏强心健脾祛湿黄金期
2025年07月30日

常言道:“三伏三伏,寒湿易除;头伏抓紧,二伏病除。”在整个三伏灸里,中伏灸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年之中,气温顶峰就是中伏,2025年中伏(7月30日-8月8日)仅有10天,这十天正是给体内阳气添把火的关键节点,唯有抓住这个最佳天时艾灸,才能最大限度温补阳气、祛湿排寒,达到“冬症夏调”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50730102720.png


中伏养生

中伏期间,高温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就会使人心气亏耗,尤其是老人、儿童、体虚者,容易中暑,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等症状;此时人们习惯于借助吹空调、冲凉水澡、吃冷饮来降温,这极易导致寒邪入体,留下病根,给秋冬健康埋下隐患。

  

中伏暑湿交加,湿热熏蒸,最易损伤脾、心,故而中伏艾灸要遵循天地之气的变化特点,趋利避害,围绕强心健脾、温阳祛湿阳展开。  

强心健脾

中医五行理论揭示,心(火)与脾(土)存在"母子相生"的密切关联。夏季属火,最易耗伤心阳,而"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直接导致心阳受损,心阳不振一定会脾虚水肿!而夏季大家贪食寒凉之物,而人体在夏季阳浮于外而寒于内,这样又会加重脾虚而影响心阳!

 

因此,中伏养生,强心是关键!最好的祛湿方法是:强心 →健脾 →祛湿。通过加强心脏功能,来助长脾脏的功能,从而达到祛湿的效果!

 

艾灸取穴:大椎、肾俞、心俞、膻中、极泉、关元、神阙、内关

 

很多人都记住了关元穴是补益的要穴,特别是男士,天天灸灸关元穴补肾壮阳好!实际上关元穴也是强心的要穴!因为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而小肠和心相表里。

 

祛湿健脾

长夏的主气是湿,湿最易困于脾,伤及脾胃的阳气。时间长了,体内湿气就会随之加重,在上则头重如裹;在中则胸脘胀满、胃纳不香;在经络则周身困重,四肢、关节酸痛沉重。故而,长夏健脾重在祛脾湿。

 

艾灸取穴:脾俞、足三里、丰隆、承山等穴位,湿热加灸阴陵泉。

阴陵泉.jpg
陵泉.jpg
温阳祛湿

补阳祛湿是中伏艾灸的主要目的,甚至在整个三伏中,温阳祛湿都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黄帝内经》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暑夏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可见,夏季出汗可以排出陈年的寒湿,以及营卫层面的垃圾,保证秋冬的健康。反之,夏不出汗,说明身体内外不能和谐,轻则感冒发烧,重则邪入三阴。

 

 

怎样才能排出体内陈年的寒湿呢?《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阴是津液,阳是阳气,就是说,汗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气机流动,阴阳和合,才能出汗,所以,关键在于:养阳,让阳气充足!

 

怎么养阳呢?可以先以通督温阳调理方案打通背部经络通道,然后系统背部灸疗!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艾灸督脉,可以扶助三阴层次的阳气,将沉伏已久的邪气悉数排出。

 

肚脐是任何时候都要认真艾灸的!尤其中伏这十天,加强脐灸腹灸,能最大限度温补阳气、祛湿排寒!

微信图片_20200802153716.png

"中伏十日灸,胜过百日补"——这段古人总结的养生箴言,在当代快节奏生活中更显珍贵。把握住中伏这十天的黄金期,通过系统艾灸调理,不仅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更是对"天人相应"养生哲学的最佳实践。